(资料图)
4月4日,清明节前夕,涪陵区检察院联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来到新修缮的刘君池烈士墓前祭奠英烈。在牺牲73年后,刘君池烈士的英勇事迹因为一本家谱、一次公益诉讼被大众知晓。
▲已修缮一新的刘君池烈士墓。
2022年11月,涪陵检察官陈雪在浏览某网站时,被一篇名为《永不褪色的石碑,向英烈刘君池致敬》的文章所吸引。她辗转联系上了文章作者刘汉清。
“我在编撰刘氏家谱时,无意间发现了刘君池烈士的英勇事迹。”
通过刘汉清的讲述,一段尘封73年的英雄故事呈现在陈雪眼前:刘君池于1931年10月出生在现涪陵区李渡街道石龙社区,1948年9月被“涪陵救国青年培训班”录取,逐渐树立共产主义抱负。1950年2月12日,刘君池所在的“华中收粮处”粮库遭到反动武装组织袭击,为了保护群众,他朝天连鸣三枪逼退匪徒。然而,在一片慌乱中,记载有群众名录的征粮登记账册不慎丢失,他毅然重返粮库寻找,却遭到匪徒残忍杀害,未满十九岁便壮烈牺牲。1951年,刘君池被追授为烈士。
2023年1月3日,在刘汉清和当地村委会的带领下,陈雪来到刘君池烈士墓现场踏勘,“因长久无人管理,烈士墓几乎淹没在一片杂草之中,墓碑上的字迹也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很快,涪陵区检察院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诉前磋商,经征求刘氏家族意见,各方一致同意在原址修缮烈士墓,便于今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历时43天的整改重修,刘君池烈士墓在今年清明节前被修缮一新,周边路面全部经过水泥硬化,新树立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一颗闪耀的红星和“烈士刘君池之墓”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目前,刘君池烈士的事迹已经上报,待审批通过后,他的信息将被收录进中华英烈网。”陈雪说。
缅怀英烈是最好的红色教育,据悉,2021年以来,涪陵区检察院联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已对全区28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开展了整治修缮保护。两部门还共同建立英雄烈士荣誉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守护“红色根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