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除了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汽车、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之外,上海还在加快拓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四大“新赛道”,并前瞻布局未来健康、未来能源等五大未来产业。
【资料图】
这些领域听起来专业且遥远,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4月12日,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做客“2023民生访谈”,他从“装着四个轮子的大终端”智能网联车聊到“创新药械的最后一公里”,从chatgpt谈到元宇宙。他表示,这些高端产业内其实藏着大民生。
“真无人”无人驾驶近了
“开到地下车库,却搜不到信号,汽车导航、车联应用都碰到问题,这些痛点,我们正加快解决。”吴金城从2023年一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说起。他说:“现在居民对信号很敏感,时时需要,但这项工作是系统工程,需要协调街道、专业的相关部门、三大运营商到现场配合,也需要居委会、业委会支持。”吴金城透露,上海市经信委已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实施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覆盖专项工程,今年目标是完成800个小区,力争完成1000个小区。
从智能网联车说开去,吴金城又介绍,上海智能网联车的测试企业数、牌照发放量、开放道路里程、道路测试里程、场景丰富度等均位居全国第一。他特地透露了洋山港无人重卡的最新进展——原来,车队中每辆车都有安全员,但现在仅第一和第五辆车配备安全员,中间三辆车则是“真无人”。接下来,上海将批量化启动智能网联车示范运营,探索商业落地路径,实现从“示范应用”到“示范运营”的突破。同时,上海正有序开展g2、g1503等高快速路的测试应用,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新场景,并加大车路协同环境建设力度,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今后市民在上海随手招扬一辆车,车内是没有驾驶员的,这一天会加速到来。”吴金城说。
chatgpt等大模型不“尬聊”?
今年大火的chatgpt,将对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带来哪些改变?
吴金城尤其看好大模型与机器人的结合。他认为,现在机器人跟你聊天,多只能聊5分钟,且有些“尬聊”。但大模型不同,几经迭代后,大模型会有类似于人的聊天思维,“可以一直聊下去,变成一个陪伴孤独老人的机器人。”
chatgpt已来,但不会影响上海在元宇宙赛道的持续布局。上海既有“元宇宙产业化”,也可带动“产业元宇宙化”。比如“元”上苏河,是上海已推出的元宇宙场景,围绕苏州河水岸景观构建数字孪生场景,将苏州河沿岸21公里20余个优秀历史建筑搬到“云”上,基于沿岸各类传感器,同步呈现真实世界信息,实现元宇宙空间的实时渲染和虚实联动,游客、居民、商户、城市管理者等不同数字身份的用户可进行虚拟现实的交互,从而实现三个“一”,即一网感知苏河全域、一站处置苏河事件、一屏呈现苏河风貌。
此外,上海还将建设元宇宙智慧医院、前滩东体元宇宙、张江数字孪生未来之城等元宇宙超级场景。吴金城说:“元宇宙并非简单地把线下的东西数字化,其更大价值在于将线下做不到或线下比较缺乏的东西通过线上呈现出来,以虚强实。比如烟花鞭炮是禁止的,但可以通过元宇宙来体验。”
制造业数字孪生。
创新药进入应用的时间缩短30%?
健康是市民永恒的话题。吴金城介绍,生物医药作为国家交给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创新成果迭出,在国内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近四年,上海1类创新药累计达16个,占全国约1/4;3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23项,占全国约1/6;上海还涌现出抗肿瘤药物呋喹替尼、ii型糖尿病药物多格列艾汀片等全球首研新药、全国首个5.0t磁共振成像系统、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和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等。
为让这些创新药械尽早进入临床,上海市经信委在市卫健委、药监局支持下,搭建起《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努力打通创新药械入院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让患者尽早体会到新技术、新药品带来的疗效。吴金城说:“这一目录刚刚试行,部分企业已走通,预计能带来30%以上的时间缩短。”
图迈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是由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带来的国产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本文作者:李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