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有一种受众度很高的剧情思路就是先抑后扬,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爽文套路里,主角起初的遭遇让人同情,他会遭人踩踏,受人侮辱,从一无所有,一步一步获得超人一等的能力或是好运,最终让那些曾经踩踏他的人跪在自己的脚下,那些侮辱他的人不敢与之对视,而一无所有的曾经,逐渐“演化”成了拥有绝对力量或是实力的强者。
为什么人们喜欢这样的情节?因为人们的生活,与主角的“前半生”息息相关。
(资料图片)
人们会愿意带入这样的情节,会跟受苦受难的主角产生共鸣,而后的否极泰来,从谷底直冲顶端的颠覆性改变,则是人们愿意期待,愿意看到的局面:
半生苦,半生福,曾经是理想,现在连幻想都算不上。
先苦后甜这个观点,现在还有不少人在说,但还有多少人相信,或者说还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这是一个既敏感又无需多言的问题。
所谓敏感,便是说的太多,太真实的东西不好听,不好听的东西,对普通大众来讲是事实,但若是让那些不普通的人听到了,难免会让他们本就脆弱的神经雪上加霜。
为什么脆弱?因为害怕,为什么害怕?
因为做了缺德事。
而所谓无需多言,是因为人们有太多的理由不相信,那么“太多的理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说来说去,离不开体会二字。
体会,就是饿了会找饭吃,渴了会找水喝,这个找的过程,便是体会,虽然这个说法很通俗,但往往通俗的东西所反映的最直白。
生活不好,就会想办法朝着改善生活的方向去努力,但是发现努力来努力去,生活好像没什么变化,还会因为“原本自己无关的问题,突然成了自己的问题”这种不得不背负的事情而导致了生活正在以某种人人心里明白的方式倒退。
说起倒退,我想到学生时代某位老师的口头禅:“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说那些不争气的人,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改变他们的懒惰。
但是现如今想起这句话,我的关注点发生了“基于现实体验的变化”。
首先,是谁在牵,是谁在打?
若是从小处说起,牵和打,都是曾经身边的人。
身边的人里,有人脱颖而出,华丽转身,有些人称他们为“突破阶层”的人,当然更多的人给了他们一个非常通俗且直白的称呼。
背叛者。
背叛,就意味着出卖,其实这样的行为并不少见,从公司管理到宿舍关系,出卖他人价值以谋取一些不干不净的利益,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丑事了。
而如果我们不从小处去观察,从大处远望,会发现所谓台阶上下的人,最开始都是站在一起,手拉着手的人。
现在,有些人甩开了别人的手,同样利用了一些不干不净的东西,获得本不属于他们的利益,为了保护着从别处来之不易的东西,他们才会牵着,才会打着。
毕竟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讲道理毫无意义,谁的手里有什么,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
那么牵着不走,为什么不走呢?打着倒退,为什么越大越倒退呢?
其实我们不需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正在发生,
不可逆转的,正在发生着。
背叛者拿到了自己的奖励,而忠实的人们也意识到这场不该出现的对弈,
早已失控。
失控这个词,仿佛天生就不是什么好词。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当下的局面来看,
失控反而成了一个好词:
当我们想起为什么失控之前,应该先考虑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
失控是失去控制,那么控制了什么呢?曾经所控制的东西,真的应该被控制住吗?
时代遵循因果的规律,体现在方方面面,
但尤其突出的,则是人性这两个字所带来了必然循坏。
曾经为恶者,
报应必将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