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顾乐晓

界面新闻编辑 |


(相关资料图)

近日,上海出台《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上海“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将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以上。

《行动计划》还围绕高端制造引领功能、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等方面,提出细分指标。

比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8万亿元、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5%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到360台/万人等。

在2023年6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李政表示,《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三年推动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同时结合新发展趋势,优化调整下阶段制造业发展目标、任务举措。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上海将实施强链升级、强基筑底、数字蝶变、绿色领跑、企业成长、空间扩展等6大行动共22项重点任务。

在强链升级方面,上海将制订新一轮三大先导产业发展方案,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关键环节研发攻关,推动下一代技术创新融合发展;布局生物医药基因和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

上海还将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级产业;加速布局“四个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共进。

为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上海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具体来看,上海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每年实施攻关项目100个以上。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推动基础零部件产业化、基础材料示范应用、大型工业基础软件研制突破超250项。

上海还将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载体,布局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强化制造业质量品牌建设。

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上海提出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

同时,上海还将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和改造升级等服务,支持企业数字化诊断、购买算力服务。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透露,上海将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举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为各类优质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包。

吴金城表示,上海向首次“小升规”和“新建入统”工业企业发放“成长券”,最高50万元,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

围绕绿色低碳新方向,上海将推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等领域,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大节能先进装备。

同时,上海将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效评价,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围绕钢铁、化工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宝武碳中和产业园、化工区绿色低碳示范园;持续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每年淘汰落后产能500项左右。

为壮大制造企业群体,上海计划梯队培育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

根据《行动计划》,未来三年内新增15家左右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动态培育50家左右龙头企业。

同时,上海将加快引进制造业总部,滚动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等科技型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000家;更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小升规”,每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左右。

在空间扩展方面,上海将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提高产业经济密度,发挥产业地图对投资促进的引导作用,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时推动浦东、临港、五个新城、南北转型等地区加快制造业增长。

此外,上海将定期组织开展资源利用效率调查评价,形成低效产业用地清单,以减量化、土地收储、市场化补偿、园区回购等方式,推动低效产业用地退出,导入优质产业项目。

在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土地规划用地方面,上海有哪些支持政策?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韦冬表示,上海各区将按照分区域、分产业类型形成区域产业准入标准,通过“标准地”、“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提高土地供应精准度,确保重大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同时实行产业用地地价底线管理,建立产业用地地价与项目绩效挂钩机制,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每年通过提质增效、存量盘活、城市更新、土地出让等方式,保障产业用地规模不低于1万亩。”韦冬表示。

韦冬还表示,上海出台的《关于加强上海市存量产业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见》,在拓展存量产业空间供给、增强协同监管提升施策效果等政策措施方面做了进一步补充和强化,切实提升存量产业用地的绩效水平,确保产业用地用于产业、服务于产业,防止炒作。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保障,界面新闻注意到,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也在信贷支持、融资租赁、企业上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金融服务在为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保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什么创新举措?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总经济师陶昌盛回答界面财联社提问时表示,为推进上海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上海银保监局会同市地方金融局、市发改委等部门研究制定“1+2”科技金融服务方案,为推动上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陶昌盛透露,上海加大了信贷等金融支持力度。截至今年4月末,上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9%;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6.1%和42.6%,均大幅高于全市各项贷款总体增速。

在融资租赁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融资租赁公司投向制造业租赁资产余额约2136亿元,涉及客户数量91663家;从租赁物类型来看,交通运输设备、通用机械设备、工业装备占比最高且近年来增幅明显。

在保险支持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海共累计完成202个重点创新项目承保,涵盖ARJ21飞机、船舶制造、智能发电设备、工程设备等重点领域,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02亿元。

“我们将继续会同国家在沪金融管理部门,配合市经信委等部门,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此外,把握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科创金融相关工作取得新成效。”陶昌盛表示。


关键词: